欢迎访问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网站!

院系活动

【青春宣讲·精神传承】绥化学院“传帮带”理论宣讲团成功举办“两弹一星”精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首场宣讲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6-26 点击数:

2025年6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启动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遴选活动。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传帮带”理论宣讲团在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丽娟的指导下,由202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班班长王俊凯牵头组织,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筹备与申报,从全国1123所高校的568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1500支国家级宣讲团队。6月19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公示入选名单,团队成员备受鼓舞,誓以青春之声传承精神火种。

6月25日下午,绥化学院厚德楼B325室,电气工程学院阶梯教室内5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传帮带”宣讲团首场宣讲活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勇担新时代使命”。活动以珍贵的历史影像开场,主讲人赵旭阳带领观众回顾了“两弹一星”事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他结合详实的史料,讲述了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在西北戈壁滩白手起家、攻坚克难的故事:他们用算盘计算核爆数据,在零下30度的帐篷里坚持试验,甚至隐姓埋名数十年……赵旭阳的讲述让在场同学深受触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另一位主讲人关棋——校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同学们思考精神内涵。“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两弹一星’精神,你会说什么?”面对提问,2024级学生蒙骏回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关棋点头赞许:“科学家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奉献。”为增强感染力,团队还展出了科学家工作手稿、试验现场照片等珍贵史料,并播放了郭永怀院士在飞机失事瞬间用身体保护科研资料的动画。当画面中烈士遗骸与完好数据资料的对比浮现时,许多同学红了眼眶。“以前只在课本上读到过这些故事,今天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以身许国’。”2023级学生王浩感慨道。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大家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展开讨论。“在科研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吗?”面对提问,赵旭阳回应:“艰苦奋斗不仅是物质节俭,更是面对技术封锁时敢于突破的勇气。我国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攻关,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延续。”当被问及“普通学生如何传承精神”时,关棋分享道:“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岗位上恪尽职守,都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

团队负责人王俊凯表示,此次入选全国宣讲团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打磨宣讲内容,创新传播形式,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入脑入心。”他透露,团队计划在暑期走进周边社区和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丽娟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同学们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充满青春气息,真正做到了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希望团队继续保持严谨态度,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版权所有©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