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成长,伴我童行 ---记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三次巴彦支教活动之准备篇
自2015年暑假起,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镇王志屯,开始爱心支教活动,为那里的孩子们传递知识和希望 。2016年7月15日,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三次来到巴彦进行支教。高海鑫、孙艺、高枫、侯振宇、刘承镕、王悦、石妮坤共7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支教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支教更注重于孩子们的心理建设,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爱心传递团队”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细心地为孩子们准备毛笔、水彩、宣纸、跳绳等物品,让他们体验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还为孩子挑选了奖品、准备了奖状,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前两次支教活动的总结以及对孩子未来成长方面的考虑,此次巴彦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到达巴彦后,爱心支教团队的同学们和孩子们进行了互相介绍后,志愿者们询问了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为每个孩子建立档案以便更详细地了解孩子们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志愿者们为15个孩子制定了为期十天的课程表,志愿者们还用前两次支教过程中的照片,做了心型的照片墙,并用心地布置教室、做课程调整、优秀学生评比表、备课。做好了前期的准备,支教的生活也正式开启。
孩子的眼神,拿起粉笔的责任,将志愿者们和孩子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爱心支教不仅仅是爱心的奉献,更是一次大学生责任感、社会感的检验。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将共同努力,一起成长!
记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三次巴彦支教活动之支教篇
炎炎烈日下,没有任何美妙的音乐比得上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没有任何美丽的风景比得上蜿蜒小路上志愿者们跃动的身影。2016年7月16日,为期十天的支教生活正式展开。伴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孩子们五点多就来到了教室,等待着上课。
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感染了七名志愿者。根据孩子们的年级不同,志愿者们将15个孩子分成大班和小班,由王悦同学和石妮坤同学负责教英语,高枫同学和刘承镕同学负责教数学。志愿者们会根据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进行优秀学生评比。课堂上,志愿者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手把手的传授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除此之外还有书法、剪纸、油画、水墨画、跳绳等丰富的课余活动,使孩子们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得到放松。每晚,还会进行辅导答疑,志愿者们也会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进行讨论,总结当天的情况并布置下一天的任务,大家也会对教学上的不足进行讨论并进行改善。
针对支教的孩子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对于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关注的现象,志愿者们专门开设了心理课,由志愿者刘承镕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致半年后自己的一封信”、“青春期的那些事”、“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种趣味的心理课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You are my sunshine》:“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you make me happy,when skies are grey…”―“你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当天空是灰色的时候,你让我快乐……”,正如志愿者教孩子们唱的歌一样,孩子们的笑容就是志愿者们心中最灿烂的阳光。
快乐成长,伴我童行 ---记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三次巴彦支教活动之领导慰问篇

益起来,星光陪伴留守儿童;益青春,志愿服务快乐童行。2016年7月19日,志愿活动进行到第五天,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吕旭刚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刘冰南书记、团总支书记李洋书记、2014级辅导员张恩昭老师、2015级辅导员密靖远老师特地来到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镇王志屯,看望爱心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
领导老师们实地查看了志愿者的住宿环境,向志愿者们详细了解了支教工作的分组和安排,以及在支教期间志愿者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来看望他们,特意布置教室等待老师们的到来。志愿者带领老师们来到孩子们精心布置的教室,参观了照片墙和孩子们的画、书法,并向老师介绍了支教的情况。看见孩子们如此阳光快乐的成长,老师们开心的同时还不忘告诫志愿者们要更加努力,不能放松,千万要对孩子们的学习负责任。
仔细看了教室以后,老师又问了孩子们这一次的学习态度和成绩,老师们还仔细询问了在志愿者们帮助下重新返回校园的小佳鑫的情况,得知小佳鑫现在正在哈尔滨上初中,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升,老师们表示很欣慰,同时也对志愿者们的努力提出表扬。到农村支教是一种磨练,老师们希望志愿者要充分珍惜这次机会,能通过这次支教对志愿者的身份有新的认识,也希望此次支教经历能对志愿者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同时也要求志愿者们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最好。最后,此次慰问在领导老师和志愿者们亲切地合照中落下帷幕。
这次慰问活动,体现了我院领导老师对爱心支教活动的重视、对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关怀,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志愿者们意识到支教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也提升了自身高度。领导老师的支持,让志愿者们更有信心,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多了一份助力。志愿者们将继续用他们的爱心和热情,尽力地去帮助留守儿童书写他们的未来。
快乐成长,伴我童行---记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三次巴彦支教活动之结束篇
忘不了领导老师们的关怀与探望,忘不了志愿者们的陪伴与教导,忘不了点点滴滴的回忆与欢乐,更忘不了孩子们的笑容和眼神。绥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爱心传递团队”第三次巴彦支教活动即将结束。
结束的前一天,孩子们和志愿者们像往常一样上课、学习,但始终有种离别的伤感挥之不去。志愿者们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精心准备了奖状、奖品,并在奖品上贴上了他们的英文名字,等着孩子们第二天来领取。“you'llnever know dear,how much I love you.”、“期待你们的成长,做一个优秀的人。”每位志愿者都为孩子们留下了一句话,每句话都包含了太多的不舍与期盼。
随着朝阳的升起,这意味着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爱心传递团队即将踏上返程。孩子们一大早就聚在一起为志愿者们送行,并把想对志愿者们说的悄悄话都写在了信里。“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youare my sunshine,你们是我们心里的阳光。”稚嫩的字迹,真挚的情感,孩子们同样也是志愿者们心中最美的阳光。
离别总让人不舍,但也让人学会了成长。爱心传递团队正在逐步成熟、完善,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艰苦的环境只是一种阅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就是生活。带着留恋和不舍,爱心传递团队和那片蓝天,以及那片土地道了别,再见---巴彦!再见---oursunshine!寒假,我们在相聚!